Thursday, 20 April 2017

书虫日记(4)《菊与刀》





日本人喜欢樱花
绽开的那一刹那
很漂亮、却也很短



现在回想才发现,其实我小时候就是看日本动漫长大的,我从来没有看过disney movie哈哈,我都是看Pokemon(我的年代叫神奇宝贝)、Doraemon、蜡笔小新还有面包超人(很少人看过这个,看过请举手好吗)长大的,而且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的综艺节目是日本的《超级变变变》,有兴趣可以去youtube看一下,真的很好笑很白痴哈哈哈。

一直到韩流来袭,才开始看韩剧、听一点点Kpop、看韩国综艺节目、吃韩国餐,走在首尔街道上竟然是一种熟悉的感觉,可是现在去到日本不一样了,街道上只可以根据日文中的“汉字”猜意思,听着一长串的日文只听得懂simimaseh、aligato,遇到韩国游客时从他们口中听到韩文竟然还有一种熟悉的亲切感...... 没想到日本对我而言是如此的陌生哈哈。



一直觉得日本是个很神奇的国家,是一个很矛盾的存在。为什么如此彬彬有礼到处鞠躬的日本人,在二战期间可以做出这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并且至今都不愿意承认、不愿意道歉(并且他们还大量猎捕鲸鱼与海豚)?为什么一向给人谨慎、小心翼翼、注重“耻感”的日本人,能够在街边的便利商店若无其事地翻看色情杂志,色情行业又是如此地发达?他们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好的民族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坏的民族,为什么?日本人、日本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存在?

在去日本之前我已经有这种想法,于是我到图书馆借了日本研究的权威,《菊与刀》,希望能够更了解日本一点点。先来题解一下好了,“菊花”的花语是清净、高洁;而“刀”就是你能联想到的刀。“菊花”也象征着日本的皇室,是皇室家徽;而“刀”则代表日本人所崇尚的武士道精神。根据豆瓣读书的书评,美国人类学家潘乃德(Ruth Benedict)利用“菊”与“刀”这两种矛盾的存在,深入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或者说是日本文化里的双重性,例如: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等等。



这本书其实我在两年前就已经看过了,但是当时候看不懂,所以看了一个章节就放弃了,这次因为要去日本,所以在飞行途中把这本书看完了,个人认为还是有点难懂,但是比两年前好多了。首先呢,我必须说我有一点小失望,虽然说这本书是日本研究的权威,但是作者潘乃德并没有去过日本!话说1944年6月(也就是二战进行到尾声的时候)作者接到美国政府的邀请,研究日本,因为当时美日交战,美国对日本乃至日本人却一无所知,这对战争是很不利的。因为当时双方在交战,作者根本不可能前往日本调查,她也不懂日文,所以她依赖住在美国的日本人,和日本制作的影片、纪录片、宣传片,完成了这本书。

很神奇,不懂日文、没去过日本的作者,临时抱佛脚写得一本书,竟然成为了权威。

当然,时代在变迁,这个时代的日本人和40年代的日本人,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是我觉得这本书是一个入门吧,就是你要先看了,你才能觉得说作者说得到底对不对,或者说是一个基础,以此为打开研究日本的一扇门。虽然我去了趟日本,但我也不能说作者写的对还是错,因为我只是个游客哈哈哈,而且我不会说日文,跟日本人的接触非常有限,所以就算有什么心得也都是表面而已。如果对日本有兴趣的话,不妨看看这本书吧!大型书局应该都找得到。



接下来我要进入书的内容了。其实我知道写这种无聊的书评看的人非常少,点击率不高,但是因为不想只分享一些吃喝玩乐的事情,再加上我也希望大家能够一起走入书的世界,不要让书本、书店绝种,所以还是写了。



#1 

相信大家都知道日本“大化革新”的时候效仿唐朝,偷师了很多,却没有引入“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在中国是一个向上社会流动的机会,让寒门子弟也能够通过苦读当官,改变社会阶级与个人命运,但是日本人并没有学习这一套,因此日本人非常完整地保留了“贵族”这一阶层。而且在日本,只有贵族和武士家族可以有“姓氏”,普通老百姓是不可以有的,一直到普通老百姓被允许有姓氏以后,他们才自己替自己取,家坐落在村子中间就姓“中村”、门前有座山就姓“山下”等等。另外,日本的天皇至今仍是同个家族一脉相承,是不是觉得很神奇?中国随随便便就经历过了唐宋元明清,日本却能够一直是同个家族当天皇,从来没有改朝换代过。



#2 

作者认为日本是个佛教国家,但是却不像佛教教义所说的一样要通过苦难来修行,日本人是极度重视享乐的,而他们每天都会进行的“享乐”就是泡澡啦。另外,肉体上的享乐还包括了性爱与酗酒。日本人可以说是把生活分成了“两个世界”,一个是属于人的“主要责任世界”,另一个则属于“微不足道的消遣世界”,所以呢,只要这两个世界彼此之间不互相冲突,那么绝对是可以并存的,他们不认为这是道德问题,因为正常的人绝对不会为这些“小消遣”所困。



#3

看过好莱坞电影的都知道,所有的结局都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大团圆”结局,但是日本小说、戏剧并不如此。小插曲:日本电影我只看过《死亡笔记》,好像确实是这样,因为到最后把夜神月杀死的L也死掉了。回来,日本人并不喜欢这种“大团圆”的结局,他们更喜欢欣赏男女主角在矛盾中苦苦挣扎与抉择以及自我牺牲的精神。或许对很多人来说,这个世界不是“善”的就是“恶”的,我们追求“一贯性”,认为善良的人的任何举动都是善的,可是日本人不这样,他们有“很多个世界”,在某一个“世界(方面)”他是善的,那么在另一个世界,他可以是恶的。



#4

书中有提及日本民族叙事诗《四十七士物语》,那是一个很复杂的故事,但是主旋律大概就是,受辱——复仇——报复成功——自杀。在很多人眼里,自杀是不对的,是逃避问题一种最愚蠢的方式,但是日本人不那么认为,他们认为当“义理”受到损害,“名誉”受到玷污,“忠孝”不能两全的时候,自杀是最好的出路。



其实书里面的信息量非常丰富,我没有办法一一写下,我写下的大多是我觉得比较容易理解的(话说这本书真的是有很多看不懂的地方,可能下次去日本的时候还需要在飞机上读多一次,看看有什么新的感想),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到书局找找看这本书哦,大概就是这样了,BYE BYE~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